
他是一名农民工,打工生涯从做木匠开始,父亲曾是一位私塾先生;他没有可供依靠的家庭背景,也没有世上难逢的的离奇好运,他的成功来自坚守、平和与淡泊。
2007年,他成为自治区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被收录到各种书画集中,还多次被展出。
在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街道办事处第三干休所社区,他被居民们热情地称呼为社区书法家,他还义务教社区小朋友们学习书法。
这就是58岁的张富河。
父亲是私塾先生
张富河的父亲是位私塾先生,写得一手好字,张富河从4岁起就受他的影响开始练习书法。张富河在上学读书之余,常常在作业本上写毛笔字,父亲发现后,觉得他是个书法苗子,就有意识地培养他提高书法水平。由于家在农村,经济条件差,初中未毕业张富河便辍学在家。
在遇见著名书法家王迺欣以前,张富河对书法艺术的内涵知之甚少,并不知道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得到王迺欣的指点后,他明白不仅要临摹大家名作,更要创作出独具风格的书法作品。他为得遇名师而感到高兴。那一年,张富河48岁。
从打工生涯回归
1980年,张富河在呼和浩特市开始了打工生涯。起初,他跟随师傅学木工,头脑灵活的他爱琢磨,活做得快而且细致,很快就在圈内小有名气。那时,不管一天忙活下来有多累,他晚上回家总会摊开宣纸,毛笔一挥,所有的疲倦在运笔之间烟消云散。房间里,到处都是他的书法习作。
做完木匠,他曾从事运输、做买卖,但是不管职业如何变换,练习书法始终是每天雷打不动的事情。
如今的张富河,年近花甲,在离开曾经打工的行业后,他寄情翰墨,人生的色彩更富诗意。
他钟情唐诗宋词,他说其中荟萃古代诗词精华。为了丰富文学知识,提升书法境界,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借助字典来学习,乐此不疲。
社区好人
张富河性格平和,所以把服务居民作为练习书法的好机会。逢年过节,他热情为邻里街坊写春联、福字,平时有朋友结婚的,热情为他们写喜字、礼单。
在小区里,他还义务当起了书法老师。和气、悉心传授技艺,深得小区里孩子们的喜欢。有的家长带着孩子慕名前来求学,张富河会抓住孩子们天真的心理,激发他们的热情。比如,他会用写下学生的名字,在一笔一画中,教学生做人的道理。
他义务给社区书写宣传标语,免费辅导小朋友练习书法;每逢春节,他自已掏钱买来纸张书写春联,免费赠送街坊四邻,可谓名副其实的社区好人。
张富河喜欢把自己的作品赠送他人,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欣赏,是他最高兴的时候。就在不久前,他把十余幅书法作品捐赠给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截至目前,他已经捐赠了几百幅书法作品,这些作品或者被收藏或者被装裱起来用于装饰,张富河对此高兴不已。
“书法陪伴了我。成名无从谈起,可书法给了我愉悦,这是我的最爱。希望我在自己的书法有成之年,将自己的所学更多地回报给社会。”张富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