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正文

实践市场经济下的人本服务

企业报道  2016-11-23 08:53:53 阅读:70

  编者按:这是一个国企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他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书写了一个国企改革的特例,用11年时间兼并了22家地方困难国企,组建了一个有着上万名职工并具有独特企业文化的现代国有企业;这是一个连续3届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他的1000多件议案、建议为其获得了“百姓代言人”的雅号。而在他自己看来,他只是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和人生旅途中,用自己的方式追求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理想,用自己的方式实践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为人民服务”。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赵林中口述:我到国营诸暨针织厂上任是组织上“骗”我去的。实际上,当时我想在机关里待着的,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当公务员,也就是大家说的走仕途。但那个时候有个说法,“有文凭的要补水平,有水平的要补文凭”。当时有个机会考干部专修学校,可是我们这代人真是生不逢时,赶上“文革”没有多少基础。语文考了80多分,那算是好的。数学呢,考了28分,也是蒙的,因为有选择题。

  考不上,就没办法了。但在县委办公室呆着太宽松了,没有压力的,每天中午还有午休,午休这个毛病到现在都还没有改过来。那时,我给一个领导当秘书。有一次,他请我们这些身边的人到他家里吃饭,也喝酒,高兴了,我们几个年轻人就说了,书记你的年龄也大了,趁你在位的时候也给我们提一下。因为当时领导提拔身边秘书的情况也是有的。但领导说,这个问题他也想过,但他要保持好晚节。当时,我们的心里就有数了。

  有一次,我们几个人在私下议论,如果这样下去,还不如去企业干。那时的国有企业也是很厉害的。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了自己想去哪个哪个厂。问到我的时候,我说,第一志愿是到诸暨绢纺织厂当党委委员,也可以兼一个工会主席。第二志愿是到诸暨毛纺织厂当党委副书记,我想上面还有书记,没太大压力,应该能胜任的。当然我们那是私下里讲讲,国有企业的领导,也像国家干部一样,是要组织任命派遣的。

  真的是没有不透风的墙,我们私下里的讲话被县委办公室的一位主任知道了。有一天,领导找我谈话,“听说,你想到企业去。”后来又说到国营诸暨针织厂领导要调整。当时,我只是心里想,我的理想是去绢纺织厂、毛纺织厂这样大一点的厂,诸暨针织厂听都没听说过。而且以为是领导随便跟我聊聊,实际上组织上已经决定了。过了些天,计经委领导对我说,赵林中,我陪你到一个地方去走走!那时,陪领导去企业还是蛮多的,所以就和他一起骑个旧自行车去了。

  针织厂在一个小弄堂里,地方很小,厂房、宿舍全在里面了,人称“72家房客”。两层的办公楼,一楼和二楼之间有个厕所,好臭啊!到了办公室,计经委领导叫了几个人,随即拿出文件说,“今天我是陪赵林中到这里来上任……”当时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就感觉是领导把我“骗”过去的。后来才知道组织程序就是这样的,允许的,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那也能叫厂啊?那时居民的猪啊、鸡啊都是放养的,就在厂门口晃悠。大门前面是浣纱江,江边住着3个乞丐。天好的时候厂门是厂门,洪水来的时候,厂门就变成闸门,洪水一过,全是黄泥和垃圾。

  记者手记:回忆当年事,赵林中感慨万千。他说他年轻时曾经有两个理想,第一个理想是当兵,但因为鼻子原因在组织上一句“问你妈妈去”而化为肥皂泡。而当其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时,却被安排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国营小厂。“厂门口晃悠晃悠的两只母猪”和

  “办公楼楼层之间臭气熏天的洗手间”让赵林中真切地体会到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在理念创新中创业

  赵林中口述:任命后了解了一点情况,原来派我过去还是有硬任务,就是扭亏为盈。这个企业大约是不足300万元资产、300多万元债务、216名职工,设备是二三十年代的陈旧织机。但是它是国营的,因为是国营,所以人事是要组织任命的。当时还没有“下海”一说。

  这么个摊子,怎么办呢?我叫了所有的人站在空地上开了个会,主要是两点,一是治理脏、乱、差。张瑞敏第一次当厂长的时候,有一个不准就是:不准随地大小便,这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我当时决定关掉二楼的厕所,大门管牢,不让猪啊、鸡啊的进厂,保持基本的清洁。第二是人员问题。当时进国营厂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厂子虽小,但进来的还都是关系户。所以我就说了,你们都是有关系的,但我既然已经来了,那我头发也披散了(诸暨话的意思就是豁出去了)。你们个个都有关系,等于个个都没有关系。

  当时,上面还派了一个整顿小组来帮助我扭亏为盈,那个组长看了以后就说了,“赵林中啊,我看这个厂是神仙都扭不了亏了啊。”

  那个时候业界流行一句话叫做“若要富,做坯布”。诸暨人都想办法将坯布运到广东、深圳那边去卖,这当然得有客户。诸暨经销公司有个年轻的经理很有经营头脑,在当地小有名气,我经人推荐就去请他,他说,赵林中,如果你能拿到某某集团公司这么一块牌子的话,我就到你手下来。“浙江省诸暨针织纺织品集团公司”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立的。后来,1994年发起组建规范化的股份公司(浙江富润于1997年6月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995年组建浙江富润纺织有限公司……到现在企业的名称都更换八九次了,从企业的角度讲,我们是“四代同堂”了。

  牌子是1987年批下来的,我自封为董事长,他当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我们做了一笔生意就扭亏为盈了。

  这笔生意我是亲自去的,同去的还有工商银行信贷科一位副科长。第一次到广东、湛江、北海这些开放城市去,就像是陈奂生进城,跟在年轻的总经理后面。我穿了一件汗衫,脚上穿着尼龙袜。总经理给我们买了背心,让我们换成丝袜,而且一天必须换一双扔一双。在住宿的那个宾馆里,我第一次喝到可口可乐,当时我就想:“哎呀,世界上还有这么好喝的饮料啊!”香烟是万宝路的。年轻总经理到客户那里去,不是发香烟,而是一下子就扔上几条,当时想,“在诸暨送5条香烟是要隐晦一点的事情。你们在特区怎么就这么随便?”后来他和我说,“在这里送5条香烟,就跟在诸暨分一根香烟给你抽抽是一样的。”还有他教我用一次性打火机,我怎么都学不好。吃一餐饭5000块,还给小费……那笔生意就是我们企业的第一桶金。

  到1988年,开始经领导指示筹办中外合资企业,这块牌子是不得了啊。那时诸暨只有一家合资企业。我们是第二家,是同香港富春集团合资的,我们一点基础都没有,债务不准拿进去,就把资产拿出来合资,成立了一个中外合资富润针织有限公司。有这个中外合资企业的牌子,享受优惠政策了,有自由进出口权了,我们就搞出口了……那时省外经贸厅有个诸暨人,他批给我们一辆小汽车的指标,大概是2万美元不到(折合人民币7万多元),当时想想,是中外合资企业了,也要接待客户的,就买了,是皇冠,当时是诸暨最好的一辆小汽车。

  后来我们搞内部承包,负责承包的人的经营搞好了,奖金也多了。有一次有一个人得到奖金2万多元,那时候这个数字不得了。但我同他签有合同,讲过要算数的,兑现了。后来不知不觉传到上面去了,议论就多起来,最后一个分管工业的副县长派了一个秘书下来调查,“怎么针织厂这个企业扭亏为盈了,职工收益提高了,现在反而对赵林中的议论多起来了?”后来根据调查报告发了一个政务简报,这个简报是认可我们的所作所为,就把议论压下去了。

  紧接着邓小平南巡讲话,我一对照,觉得我这条路是走对了,这是改革。所以当时还有人说,赵林中还真有点超前意识。

  记者手记:赵林中把自己初期创业的心态总结为“随遇而安”。“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还是听从组织的安排,组织上让我扭亏为盈,那我脑子仅有的一点思维都投入到这里面去了。”也许正是这一点党性原则,使得他具有了超前的创新意识。

  当时我国的国有企业提倡“大河有水小河满”,三者分配关系处理是“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个人得小头”,有一句口号叫“企业的事最小也是大事,职工的事最大也是小事”。听起来愿望很美好,但实际效果并不好。赵林中根据企业的实际反其道而行之,大胆提出了“小河有水大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个人得大头,企业得中头,国家得小头”———“职工包括一批经营者得35%、企业得33%、国家得32%,个人稍微多得了一点,企业和国家的收益也相应提高了,企业是国家的,所以企业和国家加起来,最后还是国家得了65%的大头”。提出“职工的事最小也是大事,企业的事,大事就是大事,小事就是小事”。

  赵林中这些乍听起来颇为“反动”的理念,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洗脑”作用,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并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找到了“理论依据”。2003年的全国两会上,赵林中的这些理念还得到了国家领导人曾庆红的充分肯定。

  国企改革的“富润模式”

  赵林中口述:兼并企业的事我一直觉得是一种命运。为什么是命运呢?因为它是很偶然的。

  那是1992年的时候,当时国营诸暨酒厂经营不好,根据市领导的意思,最好要有一个企业把它兼并掉。“兼并”在那个时候是很时髦的新名词。在没有“兼并”之前,政府对国有企业一般就只有一帖药:你这个国有企业厂长当的不行,换一个厂长来当。要是还不行,再换人,但总是用这帖药是不行的。当时计划经济委员会是企业的主管部门,市长要计经委主任先到诸暨绢纺织厂问问厂长,叫它去兼并酒厂,因为绢纺织厂是个大企业,有实力。如果诸暨绢纺织厂没有兴趣,就听取诸暨化肥厂对兼并的意见。

  有一天计经委主任带着两个办事员先到绢纺厂,再到化肥厂,但是两个厂长都说:“哎呀,这个酒厂吃不消兼并的。”因为那时候,诸暨酒厂经营不善已有点名气。被拒绝后,他们三个人垂头丧气的一路过来。经过我们针织厂,看看也到了吃午饭时间,他们就说,还是到赵林中他们食堂吃饭去吧。中饭很简单的,聊天时说到兼并酒厂的事,说着说着,计经委主任突然问,“赵林中,你要不要兼并?”我说:“兼并是什么意思啊?”“兼并啊,比如诸暨酒厂是国有企业,如果这家企业被诸暨针织厂兼并,那这家企业就归你管。什么资产、什么债务、什么人员啊都要归你的。当地政府有权组合。”我当时就说“那好的!”其实,我当时就是觉得新鲜,都没仔细想。没想到他们饭都没吃好就回去汇报了(因为针织厂兼并酒厂市长事先没有此意图的)。后来告诉我市长同意了,随后《关于国营诸暨针织厂兼并国营诸暨酒厂的决定》文件也下来了。

  第一次兼并,当然很慎重。我专门开了一个“欢迎会”,会上我把“兼并”说成“合并”。要求针织厂的职工对酒厂过来的职工予以应有的关怀和热情,做到政治上、生活上、待遇上一视同仁。在工作岗位的安排上有几条精神。第一是每个人都可书面向厂部反映自己的要求和专长,以作分工时参考,以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是“双向选择”政策,就是可以自己主动到各个车间、部门去联系,寻求自己的最佳位置。如果能自动选定落实单位,经厂部审定后就可以开内部调令。第三,在原酒厂的厂房里可拓展一些新的经营业务,可以安置一些人员。第四,由职工自己提议拓展经营,条件可以与厂部面谈。总之是让每位同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慢慢通过双向选择做好调整、安置。

  后来的兼并,大都是按照这些精神实行的,次数多了也总结出经验来了。

  记者手记:1992年第一次兼并濒临破产的国营诸暨酒厂后,赵林中一发不可收拾,在此后的11年间共兼并了22个亏损国有企业。每一次兼并,领导花半天时间介绍情况,赵林中都笑眯眯地说“那好的”。每一次兼并,赵林中都会开一次不同寻常的“欢迎会”或“动员大会”,他在会上的讲话后来还成为其他企业兼并时的范本。当然,光“讲”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落实。

  纵观赵林中的每一次兼并发现,赵林中的国企改革实践有一个基调、一个原则。

  一个基调就是缓转弯、软着落。赵林中提倡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因为对于国有企业的职工而言,改革带来的阵痛不光是经济上、物质上的,更严重的是思想观念和精神上的。这是由于计划经济时代作为国企职工的荣耀感和自豪感是浸润在他们血液中的,一到市场经济时代,他们的思想转不过来,跟不上,心理落差太大。因此,赵林中对于富润的改革采取软着落、缓转弯原则,追求大改革,小震动,稳中求进。首先是做稳,克服浮躁,稳住船头;其次是求进,迈小步,不停步,保持巡航速度。在国企改革之路上“有动作却不急躁冒进”,体现了一种真正的和谐意识。

  一个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因为对赵林中而言,兼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通过兼并让企业“活下去”,让职工有业可就,尽可能生活得更好一点,这才是他的终极目标。

  在富润的企业文化中,对企业的“企”字有个极为特别的专门解读。认为企业的“企”是上面一个“人”字下面加一个“止”字,如果不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那么这个企业便会停止前进。在富润,《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六十条)》家喻户晓,其中涵盖了职工思想教育、生活管理、家访慰问、劳动争议和劳动安全、民主管理、表彰先进、颂扬新风、党建群团工作、职工离退休管理、生老病逝等,对职工日常工作、生活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全部纳入,并作出了具体“着皮着肉”的规定。《六十条》是富润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的保障,也是富润员工安居乐业的航标。

  一切以“民生为本”,是富润一直坚持的将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作为首要推动企业发展和企业改革继续深化的动力。仅凭这一点,这家万人国企集团当时基本没有人因企业原因下岗,人人各得其所,个个安居乐业,实在不能就业,也有个关照。

  此外,赵林中“以人为本”的原则还有另一层含义,即遵循改革成果“共享”原则。在富润的商业企业改制方案中,特别强调规范、公开,特别强调做好职工安置方案。在新公司股份结构的设置上,特别强调职工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30%,同时还继续保留适当比例的国有股份(10%—19%),以保证改革的稳定和职工的安定。把股权分给骨干、职工,凝聚了人心、激发了活力。有恒产者有恒心,职工除在企业取得劳动报酬外,每年还有一定的红利分配,尝试拥有财产性的收入。让群众手里的财富和国家的财富一同增长,民间才有创富的动力,国家才会不断进步,社会才会日益和谐。

  国有企业的改制常被人称为是“最后的晚餐”,在赵林中手中彻底换了模样,他积极回避了在“国退民进”的转型过程中,掌权者“一夜暴富”,迅速地完成原始积累的现象,最大程度地消灭了可能出现的“领导发财致富,职工发配下岗”等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赵林中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真正建立起一个共享改革成果的载体,这正好契合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与全民小康的目标。

  当然,正如赵林中说的,国企改革有一定的复杂性,他只是一个国企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成功与否、正确与否他不能作定论,只能留待历史去回答。

  当好人民的代表

  赵林中口述:我是在1998年时当选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我们诸暨市也就我一个,第八届的时候诸暨市也有过一个人大代表。当时有领导对我说了,他说你前面有一个老代表当得很好,他主要关心的是“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他是个农民,是我们水利战线上的特等劳动模范,他说他每次到北京开会都要走村串户,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把一些意见和建议带到中央去。他说小赵你要向他学习,你也是人大代表,压力很重啊!

  我想我是在企业里工作,又这么忙,现在如果让我去走村串户时间也不允许啊。可能他那个时代跟我这个时代有区别,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网络,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信息网络畅通。所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公布要召开会议的时候(一般是提前两个多月公布),我马上向当地的人大常委会报告,希望通过人大这条线给下面各界、各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一些政府部门发通知,向他们征集一些议案、意见和建议。我们当地人大很支持,就发了一个通知,告诉大家有什么要反映的,就通过电子邮件、邮寄、传真等书面方式给赵林中。但是我又规定,不要来人,我不接待。一定是书面,书面那就写得严肃一点。人大这个通知一发,涉及面还不广,但是人大发通知以后,我们当地的新闻媒体把这件事情报道了,一报道,我们全市的老百姓、每一个角落都知道了。这样一来,一直到今年,我一直是这样做的。一般信息公布以后,每年要收到各个部门,包括老百姓写给我的信四五百封,我经过整理,认为有价值的、有用的,要经过核实,经过调查研究、归纳整理。所以我的议案、意见、建议里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内容都有。

  记者手记:作为连任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赵林中”的名气丝毫不逊于“企业家赵林中”,甚至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因此,11年间递交了近1200件议案和建议的他得了个“议案大户”的美称。

  民间有人这样评价赵林中,“赵林中是搞政治的,虽然是企业家,但是他总是从政治的角度来搞企业”。当我让赵林中作一个自我评价时,他的回答是“我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一个不会做生意的所谓的企业家”。

  而用我的语言来表达,应该是“赵林中是一个有情有意的人,一个最‘地道’的共产党员,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大代表,一个从政治的‘高度’来办企业的企业家”。之所以有这样的界定,是感觉于赵林中在多年的职业生涯和人生旅程中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中所流淌着的“大爱”精神———无论是国企改革“缓转弯”、“以人为本”等原则,还是1000多件议案、建议,不正体现了其对百姓冷暖贫富的牵挂和责任?不正折射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党性原则?

  “我是一个骨子里追求完美的人。”但赵林中知道现实社会中完美的不存在性,所以他用自己的方式追求一个共产党员的理想,用自己的方式实践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为人民服务”。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